發布時間:2020/3/10 14:07:52
疫情期間,除了每天宅在家,偶爾還是要拿著“通行證“,走出小區,去超市或者菜市場采購點新鮮的蔬菜。
但是超市和菜市場的蔬菜、肉和水果總是被人摸來摸去,上面是否會有新型冠狀病毒存活?還有網友說,吃豬肉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?
stop!不要亂猜測了,來聽聽醫生怎么說!
如果病毒通過飛沫、直接接觸,傳播到蔬菜、肉和水果上,理論上能存活一定時間,但最長不會超過48小時。
病毒跟細菌不一樣,細菌可以在死性細胞上快速繁殖復制,而病毒只能借助活性細胞,比如人、動物的細胞進行繁殖復制,超市的蔬菜、肉和水果不具備相關條件,因此存活時間不會太長。
超市人多雜亂,上述食材與水果有被感染的可能,為了保護自己,也為了避免感染者將病毒傳播到蔬菜、肉和水果上,選購時最好不要直接用手拿,可以將超市的購物小袋套在手上抓取,以避免與商品的直接接觸。
同時建議超市最好不要將售賣的肉與熟食露天放置,而應采取一定的隔離措施,比如用布覆蓋或放在玻璃柜內,避免飛沫等落在上面。此外,大家到超市選購商品最好一次性購買齊全,盡量減少去超市的頻次。
是不是放置一段時間再吃比較好?
沒有必要,如果放置時間過長,可能變質滋生大量細菌,吃了之后反倒對身體不好。
科學的做法是吃前用流水清洗,可以將附著在表面的病毒過濾掉百分之八九十,并要記得不要生食,而應炒熟吃;
水果的話最好削皮,病毒在溫度56℃狀態下30分鐘內能被殺死,而炒菜等溫度能達到100℃甚至更高,病毒能立即被殺死,病毒除了通過飛沫、直接接觸傳播,還可能通過消化系統傳播,因此不建議大家吃涼拌菜等生食。
在網上訂購蔬菜、水果等,
是否可取、安全有保障嗎?
我也注意到不少人網購食材與水果,這些商品一般經紙箱等包裝后,從原產地直接發貨,減少了運送到超市、上架、供顧客挑選等中間環節,環節越少,污染越小。
通過網絡渠道購買生活必需品是不錯的方式,相對到超市選購,不僅便捷,而且被感染的風險相對較低,建議大家嘗試。
看了上面醫生的解答,對出去采購生活必需品是不是有更多了解了呢?
當然,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,有關疫情傳播態勢、虛假防治措施等流言和謠言在網上傳播,還有人們的其他誤讀。
個別網民編造傳播虛假病例數據等謠言,極易引發人們不好的情緒,也給疫情防控工作帶來嚴重干擾!
以下這些都是謠言,信不得!
/
謠言1:防護口罩煮一煮還能用
/
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防護指南》中建議使用醫用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。
醫用外科口罩濕化后,過濾層失效,而醫用防護口罩的正電荷也消失,防護功能大大下降了;所以,如果用水煮的方式來消毒使用過的口罩,從理論上說可以消滅吸附在口罩上的病毒,但是高溫同時破壞了口罩的過濾層,使其失去了其應有的防護效果。
/
謠言2:公共廁所常見的干手器能在30秒內殺死新型冠狀病毒
/
近日,有流傳消息稱:使用公共廁所常見的干手器持續吹30秒就能殺死手上的新型冠狀病毒。
首先,干手器不能有效殺死新冠病毒,其次,為了防止自己感染新型冠狀病毒,應該經常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或用肥皂和水洗手,將手清洗干凈后,用紙巾徹底擦干或用暖風干手器徹底烘干。
/
謠言3:吃豬肉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
/
近日,有流傳消息稱:吃豬肉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;經查證,該傳聞系謠言,迄今為止沒有出現豬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報道,所以豬肉上“存在病毒”的可能只是帶著病毒的飛沫落在上面。
即便是有,放置一段時間之后病毒也會失去活力,豬肉都是要做熟了吃的,豬肉做熟的過程完全可以殺滅病毒,即便是豬肉上有病毒,只要處理豬肉后做好清潔防護措施,也就完全可以避免。
/
別跟孩子共用餐具
/
不跟孩子共用餐具,給孩子喂食時,不要用嘴吹食物;不要用嘴嘗試完食物再喂給孩子;不要用嘴咀嚼完再喂給孩子。
/
/
1、酒精以為濃度75%為宜,若購買濃度90%的酒精,使用前按說明書稀釋。
2、濃度75%的酒精棉片或酒精,不但可以殺死病毒,而且還很便宜。
3、直接擦拭門把手、桌面、電梯按鈕等,不要大量噴灑于空氣中或者身體上。
4、不建議使用酒精對衣物噴灑消毒,如遇明火或靜電,可能發生燃燒。
5、室內使用酒精需要保證通風,并遠離高溫物體,千萬不能與明火接觸。
6、打電話、吸煙、使用電蚊拍等行為,在噴灑高濃度酒精后均不能立即進行。
7、使用前要清理周邊易燃可燃物,給電器表面消毒,先關閉電源。
8、使用過的毛巾等清潔工具,清水清洗后放通風處晾干。
9、家里存放酒精要遠離火源和電源,存放容器必須密封,嚴禁使用無蓋容器。
在疫情面前,我們不僅要學會防護知識,還要會分辨那些謠言!
武漢加油!中國加油!